最近,中國平安人壽這家保險巨頭可謂是動作頻頻。先是發布了一份公告,說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受託了他們的資金,然後大手筆地買入農業銀行H股的股票。結果呢?持股比例直接衝破了10%的大關!這下可好,按照香港市場的遊戲規則,直接觸發了舉牌的要求。這消息一出,立刻在金融圈裡炸開了鍋,大家都開始議論紛紛,難道險資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掃貨」模式了嗎?聯想到最近美債殖利率的波動,以及國泰金等金融機構的動向,這背後的原因恐怕沒那麼簡單。
這次平安人壽的舉動,其實只是今年以來險資們持續加碼高股息資產的一個縮影。所謂高股息資產,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分紅比較穩定的股票。在當前這個低利率的大環境下,這種資產對於追求穩健收益的險資來說,簡直就是香餑餑。你想啊,把錢投進去,每年都能收到一筆穩定的分紅,這可比存在銀行裡划算多了!而且,這些高股息的股票,往往都是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裕的公司,風險相對來說也比較低。像聯電這種穩健型的公司,也具備類似的吸引力。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的節奏明顯加快,特別是對於銀行股,那簡直是愛不釋手。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截至5月22日,今年險資已經披露了15次舉牌公告,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的4次。這說明什麼?說明險資們正在卯足了勁兒地往股市裡衝!當然,他們也不是盲目地亂投,而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一方面,現在股票市場的估值相對來說還比較低,具有比較大的升值空間,險資們想趁著這個機會,趕緊多配置一些權益資產,畢竟誰也不想錯過這個「撿便宜」的好機會。另一方面,現在的利率這麼低,如果只是把錢放在銀行裡,那點收益根本不夠看。所以,險資們必須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投資收益,才能保證自己的盈利能力。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會計準則的變化。從2023年開始,上市險企開始執行新的會計準則,也就是IFRS9(《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這個準則在對股票投資進行計量時,要求反映股票投資的市值,這會增加報表的波動。為了減少這種波動,險企們就希望通過舉牌來實現權益法核算,這樣就可以減少當期損益的波動性。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些財務上的手段,讓自己的報表看起來更漂亮一些。當然,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有些人認為這是在玩弄數字遊戲,但也有人認為這是險資們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所做出的必要調整。這個部分可能比較偏專業,就像尤伯祥律師在分析案件時,也會從專業角度切入,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背後的真相。
說到銀行股,可能很多人覺得它們就是一群「老古董」,沒什麼投資價值。但事實上,銀行股可是險資們的心頭好!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平安人壽頻頻舉牌銀行股,其他險資也紛紛跟進,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們的股息比較高嗎?當然不是這麼簡單。銀行股的吸引力,其實遠不止於此。除了穩定的分紅之外,銀行股還具有經營穩健、流動性好等優點。而且,在當前這個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銀行股往往能夠起到「壓艙石」的作用,幫助險資們穩定投資組合,降低整體風險。就像林志傑在球隊中的作用一樣,銀行股就是險資投資組合中的定海神針。
在眾多銀行股中,H股似乎更受險資們的青睞。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H股相較於A股,往往存在一定的估值折價。也就是說,同樣一家銀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價格可能會比在大陸上市的股票價格更便宜。對於追求收益最大化的險資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而且,更重要的是,險資通過港股通投資H股,在滿足一定條件後,取得的股息及紅利還可以享受稅收優惠。這相當於國家給了險資們一個額外的「紅包」,讓他們更有動力去投資H股。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之前去台南海鮮會館吃飯,老闆娘都會偷偷告訴我哪些海鮮是當天最新鮮、CP值最高的,投資H股就跟挑海鮮一樣,要選那些物美價廉的才划算。
當然,險資們也不是只會買銀行股。除了銀行股之外,他們還會對交通運輸、有色金屬、公用事業等行業的高股息個股進行增持。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風險分散。如果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那一旦籃子翻了,可就全完了。所以,險資們必須要進行多元化布局,才能降低整體風險。而且,不同行業的股票,往往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行業可能在經濟上行的時候表現更好,而有些行業則可能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更具韌性。通過配置不同行業的股票,險資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市場的變化,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就像PLG聯盟一樣,各隊有各隊的風格,這樣比賽才更有看頭。
今年以來,高股息策略幾乎成了保險公司在權益投資方面的不二法門。除了銀行股,像交通運輸、有色金屬、公用事業這些領域,只要股息夠香,都能看到險資的身影。這種策略背後到底有什麼玄機?難道只是單純的追求眼前的收益嗎?當然不是。高股息策略,其實是險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為了實現長期穩健增長而做出的一種戰略選擇。就像孫興慜在球場上的跑位一樣,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思熟慮的戰術考量。
在低利率時代,傳統的固收資產收益率不斷下滑,這對於以穩健著稱的險資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了維持自身的盈利能力,險資們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新的收益來源。而高股息股票,就成了他們眼中的救命稻草。通過配置高股息股票,險資們可以獲得穩定的股息收入,這部分收入可以彌補固收資產收益率下降帶來的損失,起到「股息換利息」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股息股票往往都是一些經營穩健、現金流充裕的公司,這也符合險資們追求穩健投資的偏好。就像我之前買的中鋼紀念品,雖然不值什麼大錢,但每年都能收到一點股息,也算是小有收穫。不過,說到投資,還是要謹慎,像比特幣 (btc)這種高風險的資產,我還是敬而遠之。
展望未來,高股息資產的配置前景依然廣闊。一方面,在低利率環境下,高股息資產的吸引力將會持續存在。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股東回報,這也為高股息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標的。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險資對高股息股票的增量配置規模依然可期。當然,險資們在配置高股息資產的同時,也需要注意風險管理,避免過度集中投資,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畢竟,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就像曹雅雯在歌唱比賽中,雖然實力很強,但也需要穩紮穩打,才能最終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