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多个部门约谈了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严正警告。这次约谈,与其说是对近期外卖市场“剑拔弩张”局势的干预,不如说是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外卖平台必须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舌尖上的安全”,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这种监管的介入,就好比蔡依林在演唱会上对音响设备进行微调,确保最终呈现给歌迷的是最完美的听觉体验,而洪健益、何志偉等民意代表的呼籲,更是加強了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
自从今年2月份京东高调入局外卖业务以来,三大外卖平台企业就好像孙兴慜在球场上一样,你追我赶,先后在“免佣金”、“百亿补贴”、“大额红包”等话题上不断制造热点,让整个外卖市场热闹非凡。短期来看,平台内的商家确实因为“免佣金”和流量扶持而受益,订单量也随之暴涨,消费者也通过各种优惠券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低价。但是,这种靠“撒币”换来的繁荣,终究是不可持续的。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外卖平台的补贴、优惠终究会退潮,平台内的商家最终还是要面对多平台运营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一旦市场走向无序竞争、过度竞争,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就像美股的短期震荡,最终影响的是投资者的信心。
这些年来,中国的外卖行业发展迅猛。从2008年成交第一单外卖至今,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5.4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约五成。外卖品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只是简单的“搬运美味”,现在已经进化成了“万物到家”,简直就像史迪奇電影裡面的萬能機器人一样,无所不能。特别是新一代的青年群体,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更热衷于“动动手指,商品即刻到家”的消费体验,这种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外卖市场的繁荣发展。甚至有人戏称,外卖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续命神器”。
要维护好这种来之不易的外卖繁荣,企业的合规经营和有序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必须以公平有序为前提,不能逾越法律的边界,更不能以牺牲平台内商家、消费者和骑手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外卖市场的虚假繁荣。要知道,外卖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000多个县城,并且还在持续向偏远县域和乡镇下沉,订单结构也逐步向全天候迈进,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平台企业想要赢得更大的商机,就必须奉行长期主义,合法规范经营,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切实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外卖骑手在整个外卖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连接平台内商家与消费者的关键纽带,就像足球场上的中场球员,负责连接前后场。目前,我国的外卖骑手已经超过1000万人,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平台企业出台了新的举措来保障外卖骑手的权益,包括缴纳五险一金、试点“超时免罚”、上线“防疲劳”机制等等。这些措施不仅符合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有利于推动更多的平台重构骑手的用工模式,进而提升外卖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如果骑手群体怨声载道,整个外卖生态系统就会像兴达电厂一样,随时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
面对日益扩大的外卖市场规模,平台企业要以创新来锚定竞争的坐标,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推动外卖市场找到实现多方共赢的道路。比如,可以携手餐饮商家加快数字化转型,降低餐饮商家的运营成本,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丰富产品供给、提升餐饮质量,尤其是食品安全;可以持续优化算法技术,畅通骑手的配送路径,动态平衡骑手的安全与效率;还可以积极探索服务出海,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外卖行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就像聯電在晶片制造领域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