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的故事,聽起來像是一個迷途羔羊被尋回的溫馨童話。迪拜的加密投資者,遺忘的三年前的BEP2資產,AB Wallet的「全球召回計劃」,失而復得的數字寶藏,以及由此產生的信任和參與感——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誘人的結論:AB正在構建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有溫度的Web3世界。
然而,當我們把濾鏡摘掉,仔細審視這個「救贖」故事,會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一個加密投資者,特別是來自迪拜的投資者,真的會輕易忘記自己的資產嗎?除非這筆資產的價值微不足道,或者這位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龐大到難以管理。無論哪種情況,這筆「孤兒資產」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早期項目缺乏透明度、資產管理工具的缺失等等。
其次,「全球召回計劃」聽起來很慷慨,但其本質可能是一種精準的營銷策略。通過找回一小部分被遺忘的資產,AB能夠重新激活老用戶,吸引新用戶,並塑造一個關懷用戶的品牌形象。這種策略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過於強調「救贖」的戲劇性,而忽略了對Web3用戶資產安全和管理的反思,就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更進一步說,這種「找回資產」的敘事,也暴露了當前Web3世界的一個根本矛盾:一方面,我們強調去中心化、自主管理,用戶對自己的資產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另一方面,一旦用戶遺失了私鑰或忘記了資產所在的錢包,就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可以找回。這種矛盾使得Web3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之間難以取得平衡,也為中心化機構提供了可乘之機。
因此,阿德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关于信任和参与感的故事,不如说是对Web3用户资产管理现状的一次反思。我们是否应该过度依赖中心化的「救赎」机制?又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框架下,构建更安全、更便捷的资产管理工具?这些问题,或许比找回一笔「失落宝藏」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