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和东方财富股吧里,关于扬州天富龙集团IPO的讨论,简直比连续剧还精彩。什么“毛利率腰斩”、“靠政府补贴续命”,这些评论可不是隔靴搔痒,刀刀见血。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那句“纸面富贵”,简直把天富龙的本质扒了个精光。说实话,现在“循环经济”、“碳中和”的概念满天飞,但真正能把故事讲圆的企业,又有几个?天富龙这次想靠着这些概念圈钱,恐怕没那么容易。那些质疑的声音,与其说是对一家企业的批判,不如说是对整个“绿色产业”泡沫的警惕。毕竟,真正的绿色发展,不是靠PPT和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
天富龙的招股书,初看确实光鲜亮丽,又是“再生涤纶短纤维”,又是“循环经济”,完美契合政策风口。但仔细一琢磨,味道就变了。两轮问询,三次更新财务数据,这背后隐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秘密?表面上,天富龙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用废旧塑料瓶生产汽车内饰材料,听起来环保又高大上。但撕开这层华丽的包装,财务数据、公司治理、募资逻辑,处处都是裂缝,让人不寒而栗。我甚至怀疑,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游戏,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为了掏空上市公司,让实控人家族盆满钵满。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猜测,但基于目前的信息,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天富龙的财报,乍一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营收从28.57亿飙升到38.41亿,净利润也稳步增长。但魔鬼藏在细节里,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漂亮的增长速度,早就开始掉链子了。2023年营收增速还有29.53%,到了2024年直接断崖式下跌到15.14%,这简直是自由落体啊!净利润也一样,从20.47%跌到5.19%,这哪里是增长,明明是原地踏步!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增速放缓的趋势,恐怕还会持续下去。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天富龙的业绩很可能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到时候,靠什么来支撑这80亿的估值?靠画饼充饥吗?
比营收增速下滑更可怕的,是毛利率的“四连跌”。从2020年的27.22%一路跌到2024年的11.81%,这可不是小感冒,而是大出血!核心产品复合纤维的毛利率,甚至跌破了10%,这简直是惨不忍睹。天富龙把原因归咎于“原油价格上涨”,但这根本就是借口!同样面临油价上涨,同行优彩资源的毛利率却稳如泰山,这说明什么?说明天富龙的成本控制能力有问题,或者说,它的“技术壁垒”根本就是纸糊的。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盈利能力上。如果连毛利率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技术创新,谈什么行业领先?
说到技术创新,天富龙的研发投入更是让人大跌眼镜。2024年研发费用率只有3.55%,连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到!一个号称“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研发投入如此吝啬,这不是自打脸吗?要知道,再生涤纶短纤维和差别化复合纤维,都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如果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停滞不前,天富龙拿什么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靠吃老本吗?这种研发投入水平,也暴露了天富龙对技术创新的敷衍态度。他们更关心的,恐怕不是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而是如何用更少的钱,赚更多的利润。
说到天富龙的关联交易,那简直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利益输送”大戏。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朱大庆夫妇牢牢掌控着公司93.9%的股份,这为他们进行关联交易提供了天然的便利。2021年,天富龙向关联方上海砺拓采购了7600万元的商品,占营收的8.1%。更蹊跷的是,上海砺拓的客户名单与天富龙高度重合,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笔交易是不是“左手倒右手”,虚增收入?这种关联交易,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监管层也不是吃素的,在二轮问询中,他们就直指天富龙的要害:个体户供应商占比超过90%,采购价格波动剧烈,2021年个体户单价甚至低于公司户395元/吨!这些分散在浙江、江苏的“神秘供应商”,既没有公开交易记录,也没有完税证明,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们与天富龙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利益关系?是否存在通过关联方调节成本、转移利润的可能?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朱大庆家族才能给出答案。但他们会说实话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要说最耐人寻味的,还是2020年的一笔交易:朱大庆将子公司威英化纤以2.4亿元卖给天富龙,而交易前,威英却突击分红3亿元落入家族腰包!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掏空公司啊!这笔交易,不仅让朱大庆家族获得了巨额的个人收益,也让天富龙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更让人气愤的是,这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竟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说明什么?说明天富龙的内部控制已经完全失效,家族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
天富龙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绿色企业”,但实际行动却让人大跌眼镜。2024年二季度,其子公司扬州天富龙科技因二氧化硫超标排放被罚了60次,污水超标浓度更是达到了4倍!这种公然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简直是对“绿色企业”称号的莫大讽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天富龙似乎对环保问题毫不在意,屡次被罚却屡教不改。这种漠视环境的态度,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天富龙的内控问题,根源在于其家族集权的治理结构。董事会9个席位中,朱大庆家族占据5席,监事会3个席位中,也有2人是家族亲信。这种“一言堂”的局面,使得内部制衡形同虚设,任何不利于家族利益的决策,都会被毫不犹豫地否决。在这样的公司里,中小股东的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只能任由大股东宰割。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2021年,天富龙竟然用高管个人账户代发1800万年终奖!这种操作简直是匪夷所思,完全无视了财务制度和税收法规。更离谱的是,其子公司上海拓盈向实控人侄女借款2500万元,竟然无息无抵押!这种随意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简直把公司治理当成了儿戏。当内部制衡沦为摆设,中小股东的利益又如何保障?天富龙的内控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恐怕很难走出困境。
天富龙的募资计划,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最初,他们计划募资10.9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在上交所的追问下,他们又悄然删除了这个项目,募资额也缩水了28%。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最初的募资计划,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又或者,他们只是想借着IPO的机会,圈一笔钱,然后随意支配?
现在,天富龙计划募资7.9亿元,投向年产17万吨低熔点纤维项目及研发中心。但问题是,低熔点纤维的市场前景真的那么乐观吗?2024年,光伏胶膜价格暴跌35%,龙头企业福斯特的毛利率也从31%骤降至14%。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天富龙逆势扩产17万吨,是不是太冒险了?一旦行业下行,他们账上高达6.6亿元的存货,恐怕就会变成“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更让人费解的是,天富龙近三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始终高于净利润,账上货币资金也高达7.6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只有10.32%。从财务数据来看,天富龙根本不缺钱!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执意上市,募集巨额资金呢?这简直就是一个“钱多到烫手”的悖论。
而且别忘了,之前朱大庆将子公司威英化纤以2.4亿元卖给天富龙,而交易前威英突击分红3亿元落入家族腰包,这和直接圈钱有什么区别?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天富龙的IPO,是不是就是为了给实控人套现铺路?
天富龙招股书最致命的漏洞,莫过于对第四大股东上海熙元实控人权玉龙的隐匿。公开资料显示,权玉龙在2021年前长期担任天富龙科技副总经理,但其关联关系在招股书中却被刻意抹去。这种隐瞒关联关系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原则,也让投资者对天富龙的诚信产生了质疑。
更蹊跷的是,权玉龙控制的上海亚太盛汇,曾通过天富龙“转贷”6800万元,涉嫌虚构贸易背景骗贷。作为保荐人的中信建投,对此却视而不见,反而在问询回复中坚称“权玉龙与公司无关联”。这究竟是疏忽,还是合谋?中信建投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应该对企业的关联关系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披露。如果他们明知权玉龙与天富龙存在关联关系,却故意隐瞒,那他们就涉嫌帮助企业造假上市,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