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以下是改写和扩写的文章,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最近,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博雷顿”)通过了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博雷顿自称是中国电动工程机械的领头羊,专注于电动宽体自卸车和装载机的设计、开发和商业化,以及提供所谓的智能运营服务。数据也看起来不错:2024年,博雷顿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和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七,市场份额分别为18.3%和3.8%。连续三年在电池容量超过650千瓦时的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方面排名第一。
但数据背后,藏着的是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普遍面临的尴尬现实。
尽管博雷顿在招股书中极力描绘其高速增长的蓝图,但财务数据却揭示了其盈利能力的严重不足。2022年至2024年,博雷顿的收入从3.60亿元增长至6.35亿元,但净亏损也从1.78亿元扩大至2.75亿元。收入增长的背后,是亏损的不断加剧。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博雷顿的销售额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盈利能力提升。
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特殊性说起。
与乘用车不同,工程机械的使用场景非常特殊。宽体自卸车和装载机通常在矿山、工地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对设备的可靠性、耐用性要求极高。而电动工程机械,目前在这些方面与传统的燃油机械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例如,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是制约电动工程机械普及的重要因素。在矿山等偏远地区,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非常高昂。即使有充电桩,充电时间也远长于燃油机械的加油时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衰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电动工程机械的初期采购成本通常高于燃油机械。虽然长期来看,电费可能比油费更便宜,但对于资金紧张的工程承包商来说,初期投入的压力不容小觑。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新能源工程机械的推广面临重重阻碍。即使有政策补贴,客户也需要仔细权衡经济性和实用性。
博雷顿在招股书中强调其市场份额,但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水分”。
首先,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市场规模本身就比较小。在整个工程机械市场中,新能源机械的占比仍然很低。因此,即使博雷顿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定的份额,也并不意味着它在整个工程机械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市场份额的计算方式也可能存在偏差。例如,博雷顿可能只统计了参与新能源工程机械招标的企业,而忽略了那些仍然坚持使用燃油机械的企业。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环保指标,可能会强制要求使用新能源工程机械,但这并不代表市场的真实需求。
以宽体自卸车为例,中国市场每年的需求量巨大,但新能源宽体自卸车的渗透率仍然非常低。博雷顿18.3%的市场份额,可能只是在新能源宽体自卸车这个小众市场中取得的成绩。
博雷顿在招股书中还提到了其“智能运营服务”,声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工程机械的运营效率。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个营销噱头。
工程机械的运营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手的技术水平和现场的管理水平。即使有再先进的智能系统,也无法弥补人为因素的不足。此外,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差异很大,很难用一套标准化的智能系统来满足所有需求。
更重要的是,博雷顿的智能运营服务是否真的能够为客户带来显著的效益,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客户发现这些服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他们很可能会放弃使用。
综上所述,博雷顿赴港上市,虽然反映了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但也暴露了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高增长的数据背后,是持续扩大的亏损和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博雷顿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