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开始挥舞关税大棒了,这次直接瞄准了中国农业,叫嚣着要加征50%的关税,总税率飙升到104%。这架势,与其说是强硬,不如说是黔驴技穷的疯狂。一个国家,如果只能靠着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持,那它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那些鼓吹“美国赢麻了”的人,恐怕是选择性失明,看不到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创新能力下降的残酷现实。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短期内或许能刺激一下国内市场,但长期来看,只会加速美国经济的衰落。而那些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现在恐怕是瑟瑟发抖,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加征关税的会是谁。
消息一出,A股的农业板块立马鸡犬升天,仿佛找到了“避风港”。连云港、大荒股份这些妖股,更是直接拉板,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这种“避风港”真的安全吗?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资金炒作的游戏,那些先知先觉的游资,早就埋伏其中,等着散户来抬轿子。农业股的上涨,看似是因为贸易战的刺激,实际上,更多的是政策面的推动,什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之类的口号,听起来很美好,但具体落实起来,又有多少能够真正惠及农民?有多少资金会流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我很怀疑。那些借着政策东风,炒概念、割韭菜的公司,才是这场狂欢中真正的赢家。散户们一拥而上,最后很可能成为接盘侠。
“乡村全面振兴”、“粮食安全”,这些词汇在官方文件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仿佛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口号喊得再响,也掩盖不了背后的现实困境。农村空心化、劳动力流失、耕地抛荒等问题日益严重,年轻人都跑到城市打工,谁来种地?靠那些留守的老人吗?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产量的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小麦和玉米吗?为什么不能发展一些更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一味追求高产量,只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而那些所谓的“智慧农业”、“科技兴农”,又有多少是真正能够落地的?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骗取补贴,搞形象工程罢了。
“种业自主”这个概念,最近几年被炒得火热,好像只要我们有了自己的种子,就能彻底摆脱对外国的依赖。但种业自主真的那么简单吗?育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我们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吗?那些鼓吹“弯道超车”的人,恐怕是过于乐观了。种业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而不是靠着一时的热情和口号。而且,即使我们有了自己的种子,就能保证粮食安全吗?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同样会影响粮食产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种业自主上,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豪赌。
光刻机,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如鲠在喉。美国的技术封锁,让我们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寸步难行。于是,“国产替代”的呼声越来越高,光刻机板块也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凯美特气,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靠着“光刻机概念”,股价一路飙升,成了市场上的明星。然而,这种“国产替代”的背后,又有多少是真材实料?我们的光刻机技术,真的能够突破封锁,实现自主可控吗?我对此表示怀疑。光刻机制造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工程,需要全球产业链的配合。仅仅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想要在短时间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所谓的“自主研发”,很多时候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根本无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与其盲目乐观,不如脚踏实地,认清差距,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赶。
18年的贸易战后,A股市场经历了一段妖股横行的时期,东方通信这样的“十倍牛股”层出不穷。现在,历史似乎又要重演。在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资金开始涌入那些具有“稀缺性”的概念板块,比如农业、稀土、国产替代等等。这些板块的股票,往往具有很强的爆发力,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市场情绪发生转变,这些妖股就会迅速崩盘,让追高的散户血本无归。凯美特气,无疑是这轮妖股行情的代表。但它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妖股的命运往往是昙花一现。那些盲目追捧妖股的人,最终很可能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股市不是赌场,投资需要理性。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盲目跟风炒作,只会让你陷入风险之中。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妖股身上,不如选择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标的,或者干脆远离股市,保持观望。记住,保住本金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