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全球票房成功,不仅刷新了影史纪录,更彰显了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哪吒2》背后的成都“原生”动画制作产业链及数字文创生态,并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原因。
10分钟路程,汇聚顶级动画产业链
成都作为国内数字文创产业高地,拥有完善的人才链和产业链,其产业聚集度位居国内前列。在《哪吒2》的制作中,可可豆动画、星阅辰石、艾尔平方、墨境天合、成都千鸟文化等成都企业分别负责核心剧本开发、动态分镜系统、三维场景渲染、特效制作和配音等环节。这些企业虽分属不同细分领域,却因成都完善的产业生态而紧密联系,彼此间的物理距离仅10分钟车程。
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例,这里聚集了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等6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形成了从IP开发、内容制作到衍生品运营的完整产业链。这种高度聚集的产业链,使得企业间协作高效便捷,极大提升了效率。
成都连续六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为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长期以来,成都积累了大量游戏美术制作经验和人才储备,为《哪吒2》等项目的制作提供了保障。目前成都影视相关公司总营业收入已达533.31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在校影视专业学生更是达到22万人,这些都为成都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年磨一剑,多元内生生态的支撑
《哪吒2》历时五年精心制作,拥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和1万多个特效元素,呈现出国内动画制作的最高水准。这种“慢即是快”的制作理念,在追求“短平快”的电影行业中显得尤为珍贵,也体现了对作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创作初心。
成都多元内生的文化与产业生态为数字文创玩家提供了优质的生长土壤。成都不仅孕育了《王者荣耀》等全球领先手游团队,还诞生了《哪吒》、《汉化日记》、《万国觉醒》、《十万个冷笑话》等众多优秀作品。
成都独特的文化底蕴也为《哪吒2》提供了创作灵感。影片中融合了川剧、蜀绣、茶文化等传统元素,以及三星堆青铜面具等文化符号,展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AI辅助动画制作、物理渲染、动作捕捉等前沿技术,也体现了成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除了《哪吒2》,成都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数字文创作品,例如由成都影视城入驻企业联合出品的《唐探1900》。
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成都于2022年发布了《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千亿元级数字文创产业集群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发展。
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比重11.65%。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2250.7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进度的80.39%。
未来,随着成都持续提升产业吸纳、企业服务、资源配置能力,将会有更多像《哪吒2》一样的现象级数字文创力作从这里诞生,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