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震惊!外资公募血拼增资潮:烧钱求生,谁能笑到最后?

author 2025-03-28 28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公募基金增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外资

外资公募掀起增资潮:资本投入加码,应对市场挑战

近年来,初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公募基金公司掀起了一股增资浪潮。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业务扩张的需求,这些“新玩家”纷纷选择增加注册资本金,以增强自身实力。这不仅反映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也预示着公募基金行业正步入一个更加注重资本实力的发展阶段。过去那种“一次注资,永动机”的轻资产扩张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联博基金领跑:两年三次增资,规模扩张背后的资金需求

联博基金增资详情:母公司全额出资,注册资本金大幅提升

近日,联博基金宣布再次增资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由3亿元提升至5亿元。本次增资由其母公司联博香港全额出资,保持了联博香港对联博基金100%的控股比例。目前,相关的备案和变更登记手续已经完成。

规模与生存:联博基金的业务现状与未来布局

联博基金作为一家外商独资公募,自2023年3月获准开展公募业务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增资,从最初的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如今的5亿元。然而,规模是公募基金生存的关键。目前,联博基金仅有一只产品——联博智选混合型基金。该基金2024年上半年收取管理费148万元,其中73万元作为尾佣支付给渠道方,用于客户维护。截至2024年底,该基金规模为1.6亿元。

此外,联博基金还申报了一只债基(联博汇利债券基金)和一只股基(联博智远混合基金),其中债基已获批,正在等待发行。联博基金的投资策略是“量化模型+基本面研究”,而搭建量化交易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截至2023年底,联博基金拥有员工42人,人员薪酬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

专家解读:增资背后的两种可能——扩张经营或补充资本

晨星(中国)高级分析师李一鸣指出,基金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营状况良好,增资是为了扩大经营,例如扩充投研团队和产品线;二是财务上有压力,增资是为了补充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外资公募集体增资:告别“一次注资成永动机”的时代

多家外资公募频繁增资:应对高额运营成本

自2021年外资公募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除了合资转独资的公司外,新成立的六家外资公募都选择了增加注册资本金,并且是多次增资,以顺利度过初创期。

例如,贝莱德基金成立以来已四次增资,注册资本金从最初的3亿元人民币逐步增加至12.5亿元人民币;富达基金五次增资,从0.3亿美元增至1.82亿美元;路博迈基金四次增资,从1.5亿元增至5.5亿元;施罗德基金从2.6亿元增资到5.03亿元;而2024年4月才展业的安联基金,一开始就将注册资本金设为3亿元,但在9个月后仍然增资了3亿元。

场地开支、人力开支、渠道开支,这些都是次新公募需要烧钱的地方。

人力与渠道:外资公募的投入与挑战

天眼查数据显示,富达和贝莱德的员工人数分别达到125人和102人,远多于同期成立的中资公募。尽管过去一年两家公司的规模大幅增长,截至去年年底分别达到70亿和123亿元,但外资的渠道溢价能力相对较弱,主动权益基金的尾佣(客户维护费)也偏高,通常在45%-50%的区间,导致收入受到限制。例如,贝莱德欣悦丰利基金在2024年上半年收取管理费41.81万元,其中20.88万以客户维护费的形式支付给了代销渠道。

中资公募亦步亦趋:增资成为行业常态

多家国内公募宣布增资:增强资本实力,应对市场竞争

不仅是外资公募,中资公募也在密集增资。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6家中资公募公告增资。例如,3月12日,国新国证基金公告,股东国新资本为公司增资2.1亿元,使其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至4.1亿元;3月11日,弘毅远方基金也公告获得股东增资3000万元,注册资本升至3.8亿元。

此外,年内增资的公募还包括新华基金(从2.18亿元增至6.28亿元)、红土创新基金(增加1.5亿元至5.5亿元)以及湘财基金(从3亿元增至3.5亿元)。去年刚展业的苏新基金,其增资1.5亿元的方案也已获得董事会通过。

公募基金增资: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三条,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时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并且必须是实缴货币资本。不少公募基金选择贴水注资,例如联博基金、苏新基金等。不过,十几年前那种“一次注资,公募成永动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运营成本的上升,增资已成为公募基金公司增强资本实力、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