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天山股份(000877)收盘价定格在5.45元,看似不起眼的1.8%跌幅,背后却隐藏着水泥行业不容乐观的现实。成交量11.44万手,成交额6257.67万元,这些数字冰冷地诉说着市场的犹豫和观望。
资金流向数据颇为耐人寻味。主力资金净流入42.8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19.52万元,而散户资金却净流出362.37万元。乍一看,似乎是主力在抄底,游资在跟风,散户在恐慌性抛售。但细想之下,区区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流入对于市值庞大的天山股份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更像是蜻蜓点水式的试探。散户的流出或许是对公司基本面的担忧,以及对未来行情的迷茫。毕竟,散户的消息面相对滞后,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这种“主力小幅流入,散户加速逃离”的景象,反而让人更加忧心忡忡。
融资融券数据也透露着一丝不安。当日融资净买入259.21万元,表明部分投资者试图通过杠杆博取收益。然而,融券方面,融券余量高达3.63万股,融券余额19.78万元。这说明市场上仍然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看空天山股份的声音。在行业下行的大背景下,融资融券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放大收益,用不好则可能加速亏损。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这种杠杆游戏,无疑是火中取栗。
最让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天山股份的业绩报告。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14.6亿元,同比下降23.55%;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7471.1%,巨亏37.48亿元!扣非净利润也下降了930.47%。这简直是断崖式的下跌!毛利率仅为13.37%,盈利能力令人担忧。要知道,水泥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固定成本高昂,一旦销售额下降,盈利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天山股份的业绩下滑,不仅仅是自身经营的问题,更是整个水泥行业面临困境的缩影。
水泥行业的困境,根源在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导致水泥需求疲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房屋新开工面积也显著减少。(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另一方面,水泥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中国水泥协会曾多次发文呼吁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但效果并不理想。(可自行搜索中国水泥协会相关报道)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是行业巨头天山股份,也难以独善其身。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90天内,仅有一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在普遍悲观的市场预期下,这份“买入”评级显得格外孤单。我们不禁要问,这家机构是真的看到了天山股份的投资价值,还是仅仅出于维护客户关系,或者其他我们不得而知的原因?在投资决策中,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机构评级,更要结合自身的判断和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