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特朗普“新政”退潮:滞胀幽灵下的理想与现实博弈

author 2025-03-11 31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以太坊DeFiNFT元宇宙Web3

特朗普“新政”退潮: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博弈

“特朗普交易”的降温

2024年9月之后,市场对特朗普重返政坛后的政策预期,催生了一波所谓的“特朗普交易”。10年期美债利率一路狂飙,从3.65%窜升至2025年初的4.8%。美债利率的飙升直接导致美国与其他国家利差扩大,美元指数扶摇直上,非美货币哀鸿遍野。

然而,好景不长。特朗普正式上任后,这股热潮开始退却。截至2025年2月底,10年期美债利率已回落至4.24%,较年初高点跌去约55个基点。美元指数也随之下滑,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有所减轻。问题来了,是什么让原本高涨的“特朗普交易”熄火了呢?

预期落空与滞胀幽灵

“买预期,卖现实”,这句老话再次应验。市场此前押注的是特朗普政策的“美好”预期,甚至不乏过度炒作的成分。然而,特朗普上任后推出的一些政策,似乎远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这无疑给市场浇了一盆冷水,交易热度自然骤降。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开始意识到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拳,很可能把美国经济推向滞胀的泥潭。特朗普政府为了缓解不断攀升的债务压力,祭出了“开源节流”的策略:一方面,试图通过对外加征关税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则大刀阔斧地削减政府开支。

中金公司在一份研报(报告编号不详,但可查询中金公司2025年相关研报)中指出,这些政策在理论上或许能缓解美国中长期的财政压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加剧美国的滞胀风险。加征关税很可能在推高物价的同时抑制消费需求;而压缩财政支出则会减少居民补贴等转移支付收入,同样不利于消费。此外,诸如驱逐非法移民等政策,还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引发短期的通胀压力。

滞胀阴影下的美债利率

那么,滞胀风险又是如何影响美债利率的呢?

首先,滞胀意味着美联储不得不对高企的通胀保持警惕,降息的步伐自然会放缓,甚至停止,这使得短端利率难以回落。实际上,美联储在2025年1月的议息会议上已经暂停了降息,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美联储最多只会降息两次。近几个月,1年期美债利率也基本维持稳定。

其次,长端利率开始反映美国经济下行甚至衰退的风险。近期,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回落,服务业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下行转负,这些都预示着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增加。

美国财政的“恶性循环”

2020年以来,美股的持续走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持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这使得美国经济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高达14.7%和12.1%,这一财政扩张力度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即便在随后的2022年至2024年,美国财政赤字仍然维持在5%-6%左右。

然而,持续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也导致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在利率告别低位后,美国政府的利息支出也水涨船高。2024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8万亿美元,联邦政府净利息支出达8817亿美元,占财政支出比例高达13%,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高。净利息支出占比甚至首次超过国防支出,成为美国第三大财政支出项。

中金公司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目前,美国存续国债加权平均利率为3.3%,而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已超过4.2%,这意味着随着美国存量国债到期再融资,高息债券将逐步取代此前的低息债券,存续债券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也会随之抬升,从而加剧利息支付的负担。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最新财政预测显示,2025财年美国财政净利息支出占赤字的比例将超过50%,2027财年将进一步升至64%左右。

美国财政正面临着一个“财政扩张——利息支出增加、挤占正常财政支出——被动财政扩张腾挪空间”的恶性循环。财政效率的下降会挤压财政对经济的正面带动作用,甚至可能拖累经济表现。因此,财政整顿已迫在眉睫。

特朗普的“理想”与“骨感”

特朗普上任后,开始着手整顿财政。在削减政府开支方面,他削减了美国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预算,裁撤政府雇员的计划也在持续推进。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有约10万名联邦雇员被解雇或接受了“买断”方案。

此外,特朗普还挥舞着关税大棒,既可以将其作为威胁和与他国谈判的筹码,也可以借此获得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然而,特朗普的政策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可能很“骨感”。关税政策很可能会遭到他国的反制,而且加征关税很可能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从而加剧美国的通胀风险,并削弱消费者的需求。而削减政府开支,则会对短期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冲击。

数据显示,1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较2024年9月的低位已经上升了0.6个百分点,这也是美联储暂停降息的关键原因。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至67.8,服务业领先指标也有所下降,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下行转负。美联储GDPNow模型对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的预测值大幅下修至负区间,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增长前景的担忧。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将增加美国滞胀的风险。近期美股的回调、长端美债利率的明显下行以及美元指数的贬值,或许都与滞胀风险的提升有关。

人民币的喘息之机

1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从110.2的高位回落至107附近,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有所缓解。在此期间,离岸人民币汇率也一度升值至7.24附近。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但进一步降息面临着净息差和汇率内外部双重约束。”由于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当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时,就会对进一步降息构成一定的外部约束。

随着美债利率的下行和美元指数的走弱,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将有所缓解,央行货币政策受到的汇率约束也将有所缓和。

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可以更加专注于应对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这对于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